中國近代貨幣金融發(fā)展歷程簡介
北洋政府時期,軍閥混戰(zhàn),國內地方勢力割據,中國近代貨幣金融西方列強也在中國大肆劃分勢力范圍,貨幣流通復雜而混亂。1927年,北伐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政府的成立使中國重新實現了形式上的統(tǒng)一。而中國近代貨幣金融針對混雜的貨幣局面,1933年國民政府施行了“廢兩改元”,中國近代貨幣金融銀圓在法律上成為中國本幣,銀兩制度正式退出貨幣流通領域,中國貨幣記賬單位重新得到了統(tǒng)一。然而當時正處于世界經濟危機期間,各國紛紛放棄金本位制,進行貨幣貶值,國際白銀價格隨之大幅上漲。白銀危機導致中國出現了嚴重的通貨緊縮和國際收支逆差[插圖],對中國經濟、金融產生了巨大影響,當時中國經濟陷入即將崩潰的邊緣。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之下,中國政府于1935年宣布廢除銀本位制度,中國近代貨幣金融開始實行紙幣流通制度,進行法幣改革。法幣改革內容包括:(1)貨幣發(fā)行權上收,僅以限定銀行發(fā)行的鈔票為法幣,其他銀行的鈔票需換成法幣;(2)所有稅收和各類收支款均需使用法幣;(3)法幣準備金以現銀和有價證券做儲備基礎,現銀收歸國有,禁止在國內流通;(4)法幣與英鎊掛鉤以穩(wěn)定匯率,并由規(guī)定銀行進行無限制外匯買賣。
法幣改革之后,僅有中央、中國、交通三家銀行的紙鈔流通,其他12家銀行的貨幣發(fā)行權被剝奪,錢莊留存的白銀也被一掃而光。法幣是不兌現的紙幣,并中國近代貨幣金融不蘊含法定含金(銀)量,其價值僅由外匯匯率決定,屬于匯兌本位制。至此,中國終于擺脫了受國際金銀價格波動擺布的困境,金屬本位制正式退出中國歷史舞臺。同一時期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還包括中國正式成立了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央銀行。南京國民政府在成立初期即開始了對于金融業(yè)的整頓,宋子文曾直接表示“統(tǒng)制全國金融是政府統(tǒng)制全國生產的第一步”[插圖]。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開始了中央銀行機構創(chuàng)立相關的籌備工作;同年10月,《中央銀行條例》公布,次年又頒布了《中央銀行章程》,并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央銀行;根據條例和章程,中央銀行享有發(fā)行貨幣、經理國庫、經募國內外公債等職責和特權。
法幣改革之后,雖然國家政府對于貨幣發(fā)行權的掌控有了極大的提高,但當時中國的發(fā)鈔權仍然是與外國銀行共同享有的,尚未完全形成壟斷局面。當時外國銀行發(fā)行貨幣的總體情況是,除去匯豐銀行的貨幣發(fā)行權是隸屬于當時的香港殖民政府之外,其余大多數外國銀行的“紙幣發(fā)行權并非出自中國政府的授予,而是來自母國政府的特許”[插圖],其發(fā)行的紙幣活躍地流通于對應的各地租界,而這也成為外國列強鞏固其在華勢力的有力方式。
- ·10月18日市場熱點分析:航天軍工概念股12只2022-10-18
- ·電池產業(yè)2022最新熱點分析2022-10-12
- ·創(chuàng)業(yè)板股票業(yè)績預告2022最新熱點分析2022-10-12
- ·國際貨幣市場包括哪些內容2022-08-31
- ·國際金融市場概述2022-08-31
- ·國際金融市場交易機制簡介2022-08-31
- ·美國金融體系模式簡介2022-08-30
- ·股票衍生品策略2022-08-30
- ·美國衍生品市場發(fā)展簡介2022-08-30
- ·中國期貨市場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簡介2022-08-29
- ·期貨期貨交易分析2022-08-29
- ·中國期貨市場規(guī)模到底有多大規(guī)模2022-08-29
- 中國近代貨幣金融發(fā)展歷程簡介
- 北洋政府時期,軍閥混戰(zhàn),國內地方勢力割據,中國近代貨幣金融西方列強也在中國大肆劃分勢力范圍,貨幣流通復雜而混亂。1927年,北伐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政府的成立使中國重新實現了形式上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