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風險
外匯風險是指一個金融的公司、企業(yè)組織、經(jīng)濟實體、國家或個人在一定時期內(nèi)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金融、外匯儲備的管理與營運等活動中,以外幣表示的資產(chǎn)(債權、權益)與負債(債務、義務)因未預料的外匯匯率的變動而引起的價值的增加或減少的可能性。 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外匯風險的大小與外幣幣種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交易中收付貨幣幣種的不同,所承受的外匯風險會有所不同。在外匯收支中,原則上應爭取用硬貨幣收匯,用軟貨幣付匯。例如,在進出口貿(mào)易中,進口支付爭取用軟貨幣,出口收匯爭取用硬貨幣;在借用外資時,爭取借軟貨幣,所承受的風險就比較小。
外匯風險即外匯暴露是指一個經(jīng)濟實體或個人的資產(chǎn)或債務以外幣計價時,由于存在未抵補的凈頭寸,受匯率的變動,使之“暴露”在可能好的或壞的結果之前,從而面臨著不利或有利結果的可能性。自20世紀70年代國際匯率制度由固定匯率轉向浮動匯率制以來,跨國公司積極探索外匯風險管理的處理方式和技巧,極大地提高了外匯風險的處理能力。
外匯風險合約現(xiàn)貨外匯交易,又稱外匯保證金交易、按金交易、虛盤交易,指投資者和專業(yè)從事外匯買賣的金融公司(銀行、交易商或經(jīng)紀商),簽定委托買賣外匯的合同,繳付一定比率(一般不超過10%)的交易保證金,便可按一定融資倍數(shù)買賣10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外匯。
這種合約形式的買賣只是對某種外匯的某個價格作出書面或口頭的承諾,然后等待價格出現(xiàn)上升或下跌時,再作買賣的結算,從變化的價差中獲取利潤,當然也承擔了虧。但控制風險并不是簡單的設多少點止損。有人也曾經(jīng)問起設多少點止損比較合理,事實上,止損并不是設多少點的問題,而是控制得不得當、合不合理的問題。相信大家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跟別人一樣買入某種貨幣,別人設了30點止損沒有被打掉,而你設了50點止損反而被打掉。
承受外匯風險的外幣金額被稱為受險部分或外匯暴露,即外匯風險被暴露部分的意思。受險部分有“直接”與“間接”之分。直接的受險部分是指交易主體因直接從事外匯相關業(yè)務所產(chǎn)生的具體受險部分,所承擔的外匯風險金額是確定的;間接的受險部分是指因匯率變動對國內(nèi)經(jīng)濟的影響而間接形成的受險部分,它不是由交易主體自己從事外匯相關業(yè)務引起的,因此,它所承受的外匯風險金額是不確定的。
在處理企業(yè)、部門的微觀經(jīng)濟利益與國家整體的宏觀利益的問題上,企業(yè)部門通常是盡可能減少或避免外匯風險損失,而轉嫁到銀行、保險公司甚至是國家財政上去。在實際業(yè)務中,應把兩者利益盡可能很好地結合起來,共同防范風險損失。
選好或搭配好計價貨幣:選擇本幣計價:選擇本幣作為計價貨幣,不涉及到貨幣的兌換,進出口商則沒有外匯風險。選擇自由兌換貨幣計價:選擇自由兌換貨幣作為計價結算貨幣,便于外匯資金的調撥和運用,一旦出現(xiàn)外匯風險可以立即兌換成另一種有利的貨幣。
外匯風險在簽定合同時,可以通過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在合同中列入套期保值條款、調整價格和利率等方法進行防范。合同簽定后,可利用外匯市場和貨幣市場來消除外匯風險,主要方法有現(xiàn)匯交易、期貨交易、期權交易、利率和貨幣互換。
- ·人民幣美元走勢分析2012-11-26
- ·紙黃金網(wǎng)2013-07-03
- ·股指期貨2012-10-09
- ·股票期貨2012-10-19
- ·新增外匯占款數(shù)據(jù)2012-10-27
- ·股指期貨2013-09-02
- ·股票期貨2013-11-11
- ·股票期貨2013-12-05
- ·股票期貨2014-01-10
- ·股票期貨2014-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