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期不同類型股票的塑性系數的差別?梢詫ν粫r期不同類型的股票的塑性系數進行了比較,包括大盤股與小盤股的比較,不同行業(yè)的股票的比較,不同業(yè)績的股票的比較,不同市場的股票的比較,不同的股本結構的股票的比較,一般股票與具有某些特征(如ST股等)的股票比較。通過對多種不同的股票大量的股價塑性模型的測算,發(fā)現同一時期不同類型的股票的塑性系數存在一定的差異, 有些還比較明顯。
三個股價塑性的基本方程,其出發(fā)點是對于鎖定量為零的股票而言,股價塑性指數對股票的均衡價格的拉動的效應是相對固定的,前期的均衡價格的變動對當期均衡價格的拉動的效應也是相對固定的。股價塑性的基本方程的三個假設認為,若市場中每一只股票均沒有被鎖定的部分,那么用每一只股票的交易數據回歸出的股價塑性系數將是-一個常數,股價塑性模型的一階自回歸模型中的回歸參數r°也是常數值。正是由于不同的股票在不同的時期內被鎖定的股票的數量的不同,導致了股價塑性系數的不同。
以下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不同股票的股價塑性系數的差別。
假如某只股票被眾多的機構投資者看好,其結果必然是該只股票被這些機構投資者重倉持有,而且機構投資者對其投資組合中的股票一般會較長期地持有,所以這只股票在較長的時期內真正參與交易的股票數量大大低于它的總流通股數量,或者說這只股票的表現像-一只流通盤較小的股票。當我們用股價塑性模型對該只股票進行分析時,會發(fā)現它的股價塑性系數相對要大些。由于人們在某個時期對某一行業(yè)的股票的青睞,在這一時期內人們更愿意較長時間地持有該行業(yè)的股票,導致該行業(yè)的股票的鎖定量的普遍增加,從而導致股價塑性系數相對要大些。
我們再來考察ST類股票,歷史上由于連續(xù)的虧損而導致股價的大幅下跌,參與其中的投資者多數被高位套牢,當股價在低位波動時由于遠遠沒有達到解套的價位,持有者只好選擇長期持有,這是一種被動的鎖定,這時股票的被鎖定的比例較高,股價塑性系數相對要大些。當某一類股票被熱炒一段時間之后被廣大投資者逐漸冷落,原來長期持有該股票的投資者會大量地拋出該股票,大批短線投資者介人,股票更頻繁地被買人和賣出,股票被鎖定的數量會大大減少,股價塑性系數相對要小些。股價持續(xù)上漲時,大量的投資者形成股價會繼續(xù).上漲的預期,持有股票的會選擇繼續(xù)持有,股票被主動鎖定的數量會劇增,股價塑性系數會快速變大并維持在較高的水平。股價持續(xù)下跌時,大量的投資者特別是散戶投資者被套,主要是由于不能及時執(zhí)行止損策略,由于對股價反彈的期待以及不愿虧損離場的原因而繼續(xù)持有虧損的股票,已經持有股票的會選擇繼續(xù)持有,股票被動鎖定的數量會劇增,股價塑性系數也會快速變大并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由于各種不同的原因,人們在某時期內愿意或不得已持有某些股票,或在某時期內不愿意持有某些股票。這些原因可能是基于上市公司的業(yè)績,可能基于專家的建議,可能基于股票炒作的熱點,可能基于傳言,可能基于股票市場的運行態(tài)勢。無論什么原因,其結果是某些股票的鎖定量在增加,某些股票的鎖定量在減少,鎖定量在增加的股票,其股價塑性系數會變大,鎖定量在減少的股票,其股價塑性系數會變小。當然,在中國內地的股票市場上,齊漲齊跌的現象比較明顯。大盤向好時,無論績優(yōu)股還是績差股均能有大致相當的漲幅;而在大盤向壞時,無論績優(yōu)股還是績差股均能有大致相當的跌幅。若從股價的塑性和彈性的觀點來考察這一現象,就會發(fā)現當大盤向好時,幾乎所有股票的股價塑性系數均在增大(主動鎖定量增大);同樣當大盤向壞時,幾乎所有股票的股價塑性系數也均在增大(被動鎖定量增大)。股票市場的如此表現既沒有長線投資理念的蹤影也沒有績優(yōu)股和績差股的區(qū)別對待,表現出投機性較強的不成熟市場的特征。